凯翼:no zuo no die还是不创新毋宁死?
前不久,有媒体爆出汽车行业的新兵凯翼汽车正与百度和小米等企业谈合作,要造智能汽车,并且抛出了汽车行业轻公司的概念。就在成都车展的前夜,一场高调的品牌发布会正式宣告了这个品牌的诞生。一时间关于凯翼发布会的照片和各方评论瞬间刷满了微信朋友圈,这般热闹,笔者也乐于搀和一番。
自主品牌“no zuo no die”?
关于凯翼造智能车是否靠谱的话题,首先回到“自主品牌十一连降”的大背景之下,关于自主战略突围的话题高烧不退,确实有一批苦练内功,以转型求突围的“好典型”涌现了出来。
实际上自主突围的路径应当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而且突围之路并不仅局限于体系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如今虽然“no zuo no die”的口头禅不时被我们挂在嘴边,自主品牌本身体格羸弱,经不起大的折腾,然而在“不创新毋宁死”的时代,我们仍然更愿意相信“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外表平静如水的汽车行业需要搅局者。
笔者还记得再观致汽车初生之时,郭谦曾对外高调抛出了“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恰恰是观致作为一个新生的汽车品牌首先需要回答的。实际上郭谦所抛出的这个疑问,不仅是观致汽车首先要予以回答,同样深深地拷问着如今的大多数自主品牌,尤其是凯翼这样的新兵。
轻公司成为颠覆者
纵观世界车坛风云变幻,几十年来,熙熙攘攘,但基本上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这是由汽车产业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高度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密集型形成了严密的行业封闭和催生了行业准入的高门槛。事实证明要做现有格局的破局者,必定需要商业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融性日益加强,并且更加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我们看到当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们三分天下的时候,苹果专注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抛弃了背后繁冗的技术和复杂的制造环节,异军突起,成为了旧有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颠覆者。
继苹果之后,小米模式的成功给传统制造行业日渐僵化的思维模式带来了思想界的地震。大数据、汽车电商、互联网思维等不断给传统汽车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思维的灵感,让后进者看到了赶超与颠覆的希望,让汽车行业讨论有关小米模式和互联网造车的话题有了更加优良的土壤。
凯翼会是那个颠覆者吗?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门槛行业,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且产出较慢,在一定意义上加剧了行业的封闭性。而作为新的汽车公司和品牌想要破局或者长久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巧妙的资源整合与嫁接,以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去回答前面所抛出的疑问。
对于凯翼汽车而言,采用轻资产重研发的模式,继承了奇瑞汽车的部分衣钵,并通过代工和技术合作等模式,避免了初期大量的产能投资等基础建设费用,同时在制造型企业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起跑均是一个不小的优势,能够抽出精力来专注于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的资源专注于产品定义和设计,这是明显的后发优势,同时亦有可能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渠道上进行大胆改造和创新。
更加智能的互联网汽车必定代表着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凯翼汽车的造车理念似乎是将自己置身于上游互联网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和下游代工厂商的中间。它如何以有效的资源强化自己的话语权,有多大的资源掌控力度决定了其整合创新的力度和颠覆传统汽车的能力,同时能够协同上下游,各取所长,此环节也将是争议的焦点和控制的难点。从成都车展发布的首款概念车A0级SUV i-CX的设计来看,大尺寸的中控液晶屏和液晶仪表的确是具备了一些互联网科技的特征,而更加深度的定制和整合才是决定其颠覆能力的关键。并且先期上市的几款车型基本都是基于奇瑞旧有平台所开发的车型,如何能将互联网智能汽车的大旗撑下去颇有难度,希望不仅仅是噱头而已,总不能给画饼充饥,勾画出一个美好的蓝图,让消费者自己去臆想。此外虽已是互联网时代,但消费升级和伴随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的现状,关于汽车产品本身机械性能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样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绝不能以互联网的概念予以简单回避。
从整个大的行业来看,互联网对于传统汽车行业的改造已经日益加深,上汽携手阿里巴巴的造互联网汽车以及乐视网与北汽携手,重点瞄准汽车后座经济,如今又迎来凯翼起跑,成为“颠覆者”或传统汽车格局的“掘墓人”着实有难度,但我们可以确定它是那个首先“吃螃蟹者”,并且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必须还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加入互联网造车的阵营之中。
我们依旧从哲学观点来看,凯翼作为新生事物不管其发展初期力量的弱小和所受到的质疑和打压,但源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更趋于合理性,终究是要带来颠覆和冲击的,但其中又需要避免观致汽车最近颇受质疑的“半创新”和在营销领域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尴尬。“不创新毋宁死,半创新更是直接作死的节奏”。当然无论“吃螃蟹者”们最终能否以造车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自主品牌的战略突围,这都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方向,并且不仅限于中国。(来源:搜狐汽车)
本文链接: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内容最多500个汉字,1000个字符)匿名发表 |
验证码: | 看不清?! |
同类文章排行
- 最新款外形酷炫时尚SUV“概念车”上市,吉利汽车ICON可以圆梦
- 上汽大通D90于8月8日上市 三种座椅布局
- 志在成为B级新标杆 五问五答全新君威
- 百人口碑评新车:原创高颜值的传祺GS8
- 三款全新SUV 众泰上海车展新车阵容
- 2016紧凑型SUV配置报告:车型排行篇
- 如何吹出一辆好车 凹凸姐漫谈风阻系数
- XR-V/吉姆尼/CS35 小型SUV保值率报告
- 寿命大概只有一天 “赖”在机舱的零件
- 上海车展发布 正道集团将推2款新能源车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