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三大挑战 车企如何应对?
近日,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与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补贴依赖性比较严重;第二,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第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些挑战,车企如何应对?
2016年,新能源汽车政策会怎么出?
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秘书长陈东升表示,“十三五”的重点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补贴减少或没有价格补贴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良好运营、获得市场能力的问题。
欧阳明高表示补贴政策不可能一直补下去,退坡之后怎么办?会不会退完坡没人买了?现在补贴大家都积极,不补贴了没激情了,没激情这件事下来了,怎么让它可持续呢?需要现在就要考虑补贴之后的接替政策,要补贴退坡,政策合理性退坡速度合理性,怎么接替?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的补贴机制都有些落人口实,而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对此加以完善和改进。可以确定,补贴退步是必然的。不过,虽然国家及地方补贴会有所下降,但是国家及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会将持续加大,只是不再采取直补的方式给予经济支持。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也提出未来十年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规划。文件称,国家层面形成产业间联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示范基金;将推出持续可行的新能源汽车财税鼓励政策,以及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时的奖励政策;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支持形成新能源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检测评价能力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及关键部件、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机制等。
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在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研发或生产,现在转移到使用,更多的会以节能减排的效果以及技术创新作为补贴的标准。
新能源汽车安全风险
欧阳明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规模不断扩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将会更大。这是当地推广特别要关注的事,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势头非常猛,猛过头也不一定是好事,一旦有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要特别注意。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电池取代了油箱。动力电池部件不仅自重大,而且需要特别防范摩擦、碰撞、穿刺、进水等安全风险。因此,以电池的安全和效率为中心,从零开始设计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总体趋势。就目前而言,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是有些激进的,部分车企缺乏对电动汽车制造的敬畏之心。
从数量看,全正向开发车型极少,半正向开发车型也不多,反倒是利用传统汽车的壳子,新能源车的动力的开发车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国内工业生产仍旧较为落后,从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再到产品的生产几乎都存在着能耗较高、加工精度较低、生产工人专业意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类工业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加以解决。虽然国内新能源车起步早,但技术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验收,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开个十万公里后才能检验。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以往,因为欧美国家的传统汽车产业非常发达,对新能源车发展诉求淡薄。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长期向好。鉴于此,国外汽车品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一边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一边是国外车企,双方的正面交锋在所难免。
德国大众就曾表示,中国是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期望公司制定的新能源汽车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自主车企大多已经习惯在中国这个圈子玩,对走出国门这件事并没有很大的热情,但实际上,当补贴退热,与国外车企相比,国内自主品牌生产的电动车在价格上、技术上都与国外产品有差距。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但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主要趋于量,而不是趋于质。除比亚迪以外,其余的自主车企目前并没有自主研发动力电池。而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的动力电池水平尚无法打入国际。
此前,在被问及在华电池供应商的选择时,海兹曼表示,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这并不是说大众的标准有多高,而是大众的需求也代表着大多数主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如果中国的动力电池无法取得较为突破性的进展,整车的性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被制约,而如果采用国外的动力电池,其造车成本会上升,产品的性价比下降,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也随之下降。
面对挑战企业应如何应对?
目前来说,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热情还是比较缺乏的,一个是购买成本问题,其次是续航里程。
根据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会一定程度上缓解里程焦虑。不过,对车企而言,推出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续航里程更长性价比更高的车,续航里程和性价比综合因素方面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好竞争力时,新能源车才有生存空间。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成本又占据了整车成本相当大的一部分。如不加强技术开发,本土整车制造商在未来也很可能走上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受限跨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路,这可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车企应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抢占市场,尽量把资源投到电池开发上,对于没有自主研发电池的车企来说,与动力电池企业达成更好的合作模式,更加协调的整零协同,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提升动力电池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味的购买动力电池造车,车企将会丧失控制成本的主动权,对车企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而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与车企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电子行业的报告,今年电池投资大概1000亿。在建和拟建的厂1800亿,基本满足到2020年的需求,今年供不应求,明年下半年基本平衡,后年总体过剩。不过,高质量的电池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制造商建立全新合作模式,从研发到制造,全面匹配整车生产需求,可达到产能释放与技术进步双重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d-film.com.cn/Article/xinnengyuanqichesand_1.html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内容最多500个汉字,1000个字符)匿名发表 |
验证码: | 看不清?! |
同类文章排行
- 最新款外形酷炫时尚SUV“概念车”上市,吉利汽车ICON可以圆梦
- 上汽大通D90于8月8日上市 三种座椅布局
- 志在成为B级新标杆 五问五答全新君威
- 百人口碑评新车:原创高颜值的传祺GS8
- 三款全新SUV 众泰上海车展新车阵容
- 2016紧凑型SUV配置报告:车型排行篇
- 如何吹出一辆好车 凹凸姐漫谈风阻系数
- XR-V/吉姆尼/CS35 小型SUV保值率报告
- 寿命大概只有一天 “赖”在机舱的零件
- 上海车展发布 正道集团将推2款新能源车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